转眼间两年又过去了,这次的第11届双年展其实是2016年开展的,但是直到2017年我才去看,还是在临结束的前一周,也算是抓住了这届双年展的尾巴。
这届双年展的主题是《何不再问》,官方说明如下:
“何不再问?何不从一个问题或者欲望的原点、末端、中点——开始发问(因为‘提问’的任务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唤起欲求)?”
——这段文字,是Raqs媒体小组(Raqs Media Collective)受“印度新电影”( Indian New Cinema)运动先驱李维克·吉哈塔克(Ritwik Ghatak)的作品《正辩,反辩,故事》(Jukti, Takko aar Gappo, 1974)启发而书,它锚定了本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构思。
在Raqs的构想中,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主角的艺术家就如同一个寓言中的人物,抛出各种谜团和动机,提出必要、艰难而动人的问题,从而转化了他们自己所处的那个故事。
“正辩,反辩,故事”——三者就像物理学中的“三体问题”。
受此启发,本届双年展期待:
- 充满寓言和故事中浑然天成的惊喜,并以新奇有趣的方式展开问题和辩论
- 构建介于图像、观点与表达之间,艺术、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异于主流、非教条化的链接矩阵
- 超越并质疑对世界的惯常划分的艺术和话语视角
本次展览将在一系列交叉轨道中得以实现——“终端站”(Terminals),“复策展平台”( Infra-Curatorial Platform),“理论剧院”( Theory Opera),以及“51个人”( 51 Personae)。
“终端站”:中转站、发射台、链接中心。在这里,艺术家受邀进行实践,通过不断巩固、不断演进的艺术创作拓展出星群式的问题、议案与叙述。
“复策展平台”:探索策展的各种有利位置,在这些位置上引发新的问题:关于网络与知识,关于档案,关于被着重的形象,以及关于新生代如何对策展进行独立的思考。
“理论剧院”:编排不同大小音阶的思考与猜想方式,发声中交织哲学的深沉与歌剧的韵律。
“51人”:这个由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行为组成的项目是对上海的庆祝,也是对生活、梦想、友谊与交谈的庆祝。是愿景式的提议,更是对被论证、团结和辩驳的能量所点燃的城市生活的重新想象。
展览依然还是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,还是占据了非常巨大的三层的面积,票价依然只要20块,可见性价比超级高。LED及更多智能设备的运用,使这届双年展的装置要比以前的有趣了许多。但缺点就是用图片完全看不出来它是怎么回事。。。于是我就尽量选一些看起来还挺好看的图片吧。。。。
一楼新开了一家廿一客的实体咖啡店,去看了一下黑白巧克力慕斯已售罄,而意外的走去五楼露台却看到他们家的一个小柜台,扫码免费送冰淇淋,果断的拿了一个~~~味道不错。
本篇照片SONY A5100 + 16-50 f3.5-5.6,后期Lightroom。
点击直达这篇文章